中環皇后大道中48號萬年大廈 1103 室
2147 3333
kc@kcclinic.com

又是指引

     陳醫生一面無奈地走過走廊,若有所思的他完全沒有察覺到我,他的神情有點不對勁,身為朋友是有責任上前關心(八卦)一下。

     「入行十年,自問做事小心,凡事跟足醫院的治療指引,但發現病人的康復進度未如理想,有些病人甚至越醫越差。雖然知道一些方法可以幫助那些病人,但礙於那些方法是超越了指引的認可範圍,擔心如果出了怎麼亂子,後果,我是否想得太多?」陳醫生道出心事。

     陳醫生並非想得太多,他思考的正是使他成為真正醫者的關鍵問題。

     治療指引可以給予醫生一個方向,特別是新入行的醫生,使治療方案不會太出軌。但指引沒有可能覆蓋所有的可能性,如只跟指引,必然有處理不好的病人。我們真正要處理的往往是那些指引未能妥善處理的病患,我們總不能放棄他們。

     其實醫療實踐可以分為三個層次:

     其一,醫生眼中只有「法規」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,這便是惡名遠播的「美式」防衛醫療,醫生擔心自己出事往往不亞於擔心病人出事;

     其二,醫生只遵從「指引」行事,他們會處理好「大部分」的病人,但他們是不可能治好面前的「每一位」病人,這類醫生應該不出十年,便會被人工智能取代;

     其三,醫生會跟隨「智慧」的足印及聽從「良心」的呼喚來制定治療方案,從不挑戰「法規」,也不墨守「指引」,盡力治癒眼前的每一位病人,他們才是真正的醫者。

        陳醫生正朝著成為真正醫者之路進發